豐富台灣文化 就要持續不斷的創作與創新更多非英語系國家來的新移民,到了美國之後,社區大學及其他社區服務機構都有開辦ESL (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)的課程,移民家庭的小孩上學,學校也會開設同樣的課程,若沒有這樣的課,老師也會指定會講相同語言的同學,協助移民學生順利適應英語環境。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這樣的課程名稱,本身就相當「謙虛」,鼓勵新移民來到美國,學習把英語當成「母語之外的第二種語言」,這就是「移民國家」!因為美國是個移民國家,民族的大融爐,所以各族裔的移民社區都可以保留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特色。1978年10月5日,卡特總統簽署了國會兩院通過的「亞太傳統週(Asian-Pacific Heritage Week)」法案,明定每年五月的前十天為亞太傳統週;1990年,喬治‧布希總統更簽署了國會通過的法案,把十天延長為整個五月,明定為「亞太傳統月」(Asian-Pacific American Heritage Month)。台美人為了展示台灣文化之美,多年來每年都舉辦「台美人傳統週(Taiwanese American Heritage Week)」的活動,宣揚台美人社區的文化特色。反觀台灣,日本人來了,要台灣人說「國語」(日語);國民黨來了,也要台灣人說「國語」(北京話)。尤其是國民黨,原本台灣人的母語是台語、客語、原住民語,國民黨不但要台灣人說「國語」,更用罰站、罰錢、掛牌示眾等羞辱手段禁止台灣人說媽媽的話。這就是「殖民」。日本人是強勢殖民,而國民黨明明是個落跑的外來政權,卻在台灣為所欲為,則是「乞丐趕廟公」式的殖民!很多台灣移民,來美國之後,台語、客語進步了;回到家鄉,才驚覺自己的母語漸漸成為失落的語言,年輕一代,能講流利台語、客語的越來越少。所以,「台灣文化」究竟是甚麼?是台上表演的節目?是慶會上的台灣小吃攤?或是三太子?台灣文化的內涵、面貌以及未來的形塑,是海內外台灣人最重要的課題之一。最近有一位「單兵作戰」的個人,和一群集體創作的演藝團體來到美國,他們在台灣的努力,感動了海外台灣人,也讓人對台灣文化的遠景更有信心。這位單兵作戰的台灣兒童文學創作者就是心理學博士、當年黑名單人物林心智先生,1993年黑名單解除之後,就返台定居,20幾年來在台灣致力創作童謠、童歌和童畫。林心智於1966年從台大心理系畢業、1971年到美國喬治亞大學攻讀碩士與博士,1978年取得博士學位。因在喬治亞大學參加國際學生之夜,代表台灣同鄉會上台時,說自己「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」,遭國民黨列為黑名單,雖然台大心理系系務會議通過他的聘任案,卻無法返台任教。(註︰林心智是美麗島事件八大受刑人之一林弘宣的胞弟)1984年12月24日(台北時間)聖誕節前夕,林心智和蔡明憲、歐煌坤、李英男、張雲彥、許英智、江昭儀、謝清志與蔡淑敏夫妻,以「南加州台灣同鄉會回台訪問團」的名義搭機返台。林心智是唯一沒有取得「返台簽證」的成員,在還未解嚴的當年成為轟動一時的消息。今年9月8日,台美歷史協會會長鄭炳全博士趁林心智來美之際,與他在洛杉磯台灣會館暢談過往以及他的「童心世界」。林心智不但童心未泯,這位心理學博士更是童畫和童謠、童歌的創作者,而更可貴的是,他在黑名單解除之後,就回台灣以台語創作了許多童謠、童歌,他的台語童謠集還配上他的精美童畫作品。隔天,九月九日,由台灣人聯合基金會(TUF)主辦的「2017遇見台灣-台灣原創全本歌仔戲『郭懷一』」在洛杉磯聖蓋博的Mission Playhouse 演出,這場既傳統又創新的台灣歌仔戲讓千餘位現場的觀眾驚訝又感動,因為歌仔戲原來是可以這麼演、這麼唱的!「郭懷一」演的是17世紀台灣原住民、漢人對抗荷蘭人佔領及剝削的悲劇故事。編劇及藝術總監劉南芳教授畢業於清大中文系博士班,但是她畢業後醉心於台灣歌仔戲的研究、編劇和製作,目前任教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。「郭懷一」除了劉教授以及劇中幾位演員是中生代以外,導演黃駿雄是30幾歲的年輕人,演出人員也大部份是20幾歲的演藝學校高材生;而戲中主唱傳統歌仔戲曲調的資深演員則都功力紮實,讓整齣戲劇力萬鈞,動人心弦。尤其戲中一場阿慕伊和族人遭屠戮,莎韻(廖秋飾演)和尤冬秀(謝靜珠飾演)輪唱悲歌那一幕,曲調哀悽、悲愴、憤怒與無奈,都在兩人的歌聲中表達得淋漓盡致,不禁讓人想起「悲慘世界(Les Misérables)」中Jean Valjean 和監獄官 Javert 對唱的場景及感動。如果「郭懷一」戲裡也有一首能讓觀眾朗朗上口的主題歌 (像悲慘世界裡那首太陽花運動時被拿來激厲人心的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) 想必可以成為經典之作!演出的前兩天,劉南芳老師、黃駿雄導演以及執行製作(也飾演阿慕伊)應修平在 Mission Playhouse 與陳隆及鄭良光兩位先生有一場對談。劉南芳老師在對談中說︰歌仔戲要能能在現代的社會留存、傳揚,就要有新的創作、賦與新的生命,而且要尋找、開發台灣自己的故事。其實,不管是林心智博士或是劉南芳教授,都告訴我們,關心台灣文化,最好的方法就是投身其中,努力創作,讓這些原創的作品成為小孩子的學習教材,或成為街頭巷弄都傳唱不歇的戲曲,讓它們融進台灣人的生活,台灣文化的獨特且精致的面貌就會漸漸清晰,並成為代代台灣人驕傲的遺產。最近台灣高中國文課綱對於調降文言文比例的爭論,成為毫無交集的口水大戰,甚至連對岸的中國國台辦都出來「說三道四」,還說甚麼台灣的文白之爭就是要讓年輕一代「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」,整場記者會就聽這名發言人猛掉書袋,好像他們中國人個個都氣質高人一等似的。其實這名發言人犯了一個大忌,竟敢提陶淵明「桃花源記」中的「不論有漢,無論魏晉」。殊不知陶淵明的「桃花源記」是寫諷亂世、避壓迫的烏托邦之作,真不相信中國的教科書裡膽敢選這篇諷世之作來教育中國人!更何況,中共把漢字簡化,讓姓「蕭」的人家都變姓「肖」;文革更要打倒孔家店;中國其實是最沒資格談「中國文化」的!文言文是已經死了的語文,堅持文言文,只是要把台灣用「中華文化」連結起來罷了,這是政治的詭辯之詞。然而,看看中文研究所畢業的劉南芳老師,投身台灣歌仔戲的創作、創新及發展,正可以讓我們認清台灣若要建立文化的自主性,就是要有更多的人文科目的學生或老師,把目光轉回台灣,拋棄「中華文化」這具殭屍,努力豐富台灣原創的作品,讓文學、戲劇、電影、美術等各方面,都能留給下一代台灣人有生命活力、有土地氣息的文化遺產。讓我們向林心智博士及劉南芳老師及全體演出人員致敬,也希望關心台灣文化的海內外台灣人身體力行,加入創作的行列!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,文責歸屬作者,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,不代表本報立場。 ***** 欲詳文,敬請移駕至 **YahooNews即時新聞**

H:CONNECT 韓國品牌 女裝-清新感橫紋拼接洋裝 -白灰(快) | 8H急速配 暢貨區
H:CONNECT 韓國品牌 女裝-清新感橫紋拼接洋裝 -白灰(快),8H急速配 暢貨區,經典橫紋襯托氣質;裙襬採用拼接百褶紗裙更顯獨特;簡單一件就能出門;打造清新初秋LOOK!;30080-121-915-76(003)
H:CONNECT 韓國品牌 女裝-清新感橫紋拼接洋裝 -白灰(快) | 8H急速配 暢貨區

現正特價中: $302 我要立即前往搶購

arrow
arrow

    ixi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